寻找知识背后的道理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实践与思

2021/03/05

“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3 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过程,掌握3 的倍数特征。学生通过列举、观察,很容易总结出3 的倍数的特征,但教师却极少或从不引导学生思考其背后的道理,以致学生仅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追根溯源,打开各种版本的教材可以发现,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都是让学生在百数图上圈出3 的倍数,然后讨论总结其特征;苏教版教材让学生在百数图上圈出3的倍数后,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3的倍数,从而更直观地发现3的倍数与各个数位上数的和之间的关系;冀教版教材则略去了百数图,让学生在数位表上摆小棒,根据所用小棒的根数总结出3 的倍数的特征。由此可见,所有版本的教材都对“3 的倍数”背后的道理“避而不谈”。那么,本节课有没有必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

M.Kline 在《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中指出,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人类自身存在和提出的问题,使人类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索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善的内涵。课程不是一种“作为事实”的存在,而是一种“作为关系、过程和价值”的实践样式。因此,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思考探究知识背后的数学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思维,使学生想得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也是数学教学的价值所在。因此,本节课可在学生总结出“3 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往前走一步。

【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们已经发现了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 的倍数要看各个数位上数的和,对此你有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要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

生2:比如 15,15 中的“1”表示 1 个十,“5”表示 5 个一,为什么在判断时却变成了1个一加5个一?明明是1个十,为什么却成1个一?

师:这是为什么呢?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请大家任意写几个数,动手分一分、画一画,看看这些数为什么是或者不是3的倍数。

学生汇报:

生3(方法一):我们小组研究的数是15,我们用分小棒的方法进行了研究。15 根小棒可以分成10 根小棒和5 根小棒,先把10 根小棒三根三根地分,分3 次后还余1根,还有 5 根小棒,1+5=6,合起来共 6 根小棒。将 6 根小棒继续三根三根地分,正好分完,说明15是3的倍数。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3:因为1+5=6,6能被3整除,所以15是3的倍数。

师:一起来看一看,“1+5”中的“1”表示什么?这个“1”从哪来的?

生4:这个“1”表示10除以3的余数,表示余下1根小棒。

师:这个“1”与“15”中的“1”一样吗?

生5:不一样。“15”中的“1”表示 1 个十,“1+5”中的“1”表示余下来的1个一。

师:为什么要加上5?

生6:加上5 是看看现在还剩几根小棒没分,继续三根三根地分,看看能不能正好分完。

师:你们明白判断15 是不是3 的倍数,为什么要看“1+5”的道理了吗?

生7:就是把“1 个十”三个三个地分,余1,余下来的1 和个位上的“5”合起来再分,如果能分完就是3 的倍数,如果不能分完就不是3的倍数。

生8(方法二):我们小组研究的数是243,我们是用分正方形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三个三个地分一百个小正方形,最后余1 个;三个三个地分两百个小正方形,最后余2个;三个三个地分十个小正方形,最后余1个小正方形,三个三个地分四十个小正方形,最后余4个小正方形;连上个位上的3个小正方形,一共还剩2+4+3=9个小正方形。继续三个三个地分9个小正方形,正好分完,说明243是3的倍数。

师:你能说一说“2+4+3”的道理吗?

生8:就是把百位上余下的2、十位上余下的4、个位上余下的3合起来,看看是不是3的倍数。

生9(方法三):我们组研究的数是417,我们是根据数的组成进行研究的。因为

417=4×100+1×10+7×1

=4×(99+1)+1×(9+1)+7×1

=4×99+4+1×9+1+7

=4×99+1×9+(4+1+7)

“4×99+1×9”一定是3 的倍数,关键在于4+1+7=12也是3的倍数。

上一篇:发展读图能力探究数学数理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