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学群里说话的永远是那几个人, 而大多

2020/07/29

为什么同学群里说话的永远是那几个人,而大多数同学选择沉默?

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同学群就是个小社会。社会里龙蛇混杂,各色人都有,同学群也这样。只不过因为大家有过共同的岁月,共同的回忆,相对社会来说,要单纯一些。


拿我来说,我有高中群、大学群,还有几个由此分化出来的各种校友群。每个群的情况基本大同小异,无论人数多少,说话的永远是那么几个人,而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甚至有的群,经年累月,没有人说话,已经沉入深海里,估计大家都忘了它的存在吧。

我是属于年龄较大的那一类人,1991年高中毕业,1995年大学毕业。在我上学那时候,两地之间的同学联系的主要方式就是写信。那时候QQ还没有出现,手机更别提了,哪像现在的小学生就开始建立班级群了!

俗话说,距离产生思念,产生美,这句话真有道理。我们毕业的时候,大家都依依不舍,以为一别就是永远。


后来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感谢科技的进步,QQ出现了,我的大学QQ群率先建立了,不过人数不多,有很多同学没拉进来。那个QQ群,也经历了开头火爆,到冷清,最后沉寂的过程。是啊,该聊的话题都聊了,真没有什么话可说,而且大家都忙,都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现实生活圈子。

然后大约2013年,微信开始普及,我的大学同学群、高中同学群相继建立,大学群还好,就差那么几个人就齐了。高中群人数参差不齐,连当年的一半都没有,还有中途退群的。

有的人,真是一别就是永远了。

记得上学的时候,上过一堂印象深刻的班会,班会主题是20年后再相会。当时大家的想象力,无论怎样丰富,可能也不会想到20年后我们会是这样的光景。而且,人到中年,心态已非昨日,各人有各人的生活,已经很难再像学生时代那样朝夕相处打成一片了,无论怎样,都可以理解。


我在同学群中,是属于比较活跃的那类人,是聊天的积极分子。之所以这样,并不是因为我混得有多好,有多显摆,而是因为我性格活跃,特别喜欢聊天,再说从事文字工作的,通过微信聊天,不但能锻炼文字组织能力,而且能激发灵感,还能缓解写作的疲劳。当然,每个群陪我聊天的基本就那几个人。

据我观察,在群里习惯沉默的同学不外乎以下这几类人:

1、当公务员,当领导的。

这类人稳字为先,做事四平八稳,滴水不漏,信奉言多必有失。朋友圈他们基本都很少发,甚至不发,聊天也一样。对他们来说,说是职业束缚也罢,说是矜持也罢,同学,已经成为他们记忆中的风景,默默地观看,仅此而已。

2、性格内向,不苟言笑的。

有的人不喜欢聊天,倒不是因为有啥顾虑和想法,而是他们本来性格就那样。证据就是,如果你有事@他们,他们立马就回话了。

3、数理化学得太好,文字组织能力稍差的

。有的理科高材生智商超群,但是书面语言能力真的不怎样,而在群里聊天,也是一个考验这种能力的过程。如是,有的人聊着聊着,慢慢的就选择了沉默。

4、自觉混的不是太好,心里有自卑情结的

。同学群既然是个小社会,那么彼此之间就有了差别,已经不再是学生时代那样在一个起跑线上了。发展不是太好的,心里有自卑情结,加上整天为生活奔波,没有时间也没有情绪来群里聊天。

5、性格偏激,愤世嫉俗的

。这样的人虽然不多,但是大家身边都有。他们想法走极端,比较阴暗。在他们眼里,\"同学会,就是心眼多的钻被窝,心眼少的在唠嗑,不多不少在乱摸,一个心眼在唱歌,缺心眼的往死喝。\"

其实,这个世界就是你见到的样子,你心思怎样,世界就以怎样待你。

世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同学群也是这样,无需求全责备。想想看,如果你孤独无聊,想聊天的时候,还有什么比在同学群里,天南海北地侃大山更有意思呢?!

如果不想说话,就让同学群静静地呆在那里也挺好,毕竟,那是我们的一段难忘岁月,是我们的青春,证明我们也曾经年轻过,曾经青涩过,曾经爱过、被爱过……大家说对吗?

上一篇:这所省内高校的升学成绩堪比清北!考得好不如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