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墨林拓路物理场
2020/06/29葛墨林简介
日生于北京,理论物理学家。196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1965年该校研究生毕业。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南开大学教授。
早期从事基本粒子理论、广义相对论研究,之后长期集中研究杨-密尔斯场的可积性及其无穷维代数结构、杨-巴克斯特系统、量子群(包括量子代数及Yangian)及其物理效应与应用和处理量子多体模型的新方法等。葛墨林的研究成果很多,其最重要的是首先发现yang-mills场存在无穷维代数结构,并使得该方向成为一个重要分支。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82),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1990、1996),二等奖两次(1986、1988),孺子牛金球奖(1996),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7),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998)等奖项。
葛墨林教书育人成绩斐然,孙昌璞、李有泉、薛康、苏刚、陈光红、刘永和匡乐满等都在各自的物理研究领域声名远播。
1950年的北京,一个少年迷上了逛“小市”,在这里,往往被人们当作垃圾的物件,在这个求知欲旺盛的少年眼中却是不可多得的宝贝。在一堆零碎物件中淘换出各种零件,东拼西凑,没想到,还真让他“攒”出一个矿石机。一个玄妙的物理世界就这样吸引着少年步步走进。
6年后,中学生涯行将结束,这位少年渐露青年模样,在当时“向科学进军”的感召下,数理化成绩优异的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核物理,憧憬着以所学报效年轻的共和国。
半个多世纪以后,一位年近80的老科学家从包里拿出一份《人民日报》,大声朗读道:“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谥泄蒲г旱谑糯卧菏看蠡帷⒅泄こ淘旱谑拇卧菏看蠡嵘系慕不爸械囊欢谓嵊铩5毕敖阶苁榧欠⒈斫不笆保馕焕峡蒲Ъ揖妥谙旅妫锌级唷? 从少年到青年,直到进入耄耋之年,世界改变了很多,但时光从未改变的就是他对科学的信仰。他,就是中科院院士葛墨林。
与物理结缘
在南开大学见到葛墨林院士时,正值全国高考刚刚结束,一落座,葛墨林就谈起了这场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大考。近些年来,葛墨林在给新生授课时,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进入物理系的大一新生有点跟不上教学进度。一问,才知道缘由,原来大多数新生在高考时选择的考试科目是化学,而并非物理。
听上去,这仿佛是一个笑话,但这背后的原因却令葛墨林忧心不已,“学物理的学生居然是通过考化学进来的”。诚然,与化学相比,物理取得高分的难度更大,考生为了考出更高的成绩,就放弃了物理。此外,在考理科综合的地区,物理不再是如以往单独成卷,而是与生物、化学等自然科学学科合成一张试卷,很明显,与语数英相比,分值比例明显降低。
“物理是技术之父,如果这样下去,几年之后,大学里出来的技工或工程师没有基本的物理知识,怎么能推动技术进步?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葛墨林表示,前半年就想写一篇文章,主题就是忽视物理教育后果严重。
为什么高考把物理放进“X”试卷当中?在葛墨林看来就是教学中物理教育方式不得法。物理并不复杂,但现实物理教育却呈现出一股八股化倾向,只注重公式推导,忽视了实验。葛墨林忧心忡忡。他认为,中小学教师对青少年的知识启蒙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在物理这门学科上表现尤为明显。
“如果说数学是逻辑的学问,那么物理就是猜测和实验的学问。”葛墨林认为,物理思维方式有其独特的特质,一是非常灵活,培养一个人形成对不同的事有不同的看法的能力;二是承认事实,这是培养一个人科学素养最基本的要求;三是在承认事实的基础上理解、感悟,进而上升到理论。也因此,葛墨林特别强调:“在这一过程中,并不一定要求建立逻辑,因为逻辑是和层次有关的,而物理恰恰是分层次的。”对此,他举了一个物理上的经典例子,“比如牛顿力学就有一个范围,到了一亿分之一原子的范围就出现了量子现象,而当粒子数特别多的时候,就又出现新的规律,即统计物理。可是,如果在牛顿力学里追求逻辑,就不可能认识到量子现象,就如同站在三楼的人看不到二楼一样。”
“物理到底难不难?就是看你怎么教。”葛墨林解释道,物理就是抓住一个东西的本质,本质都是简单的。其实物理不难,而是让学校给教难了。他建议应该在各个中学里,建立表演实验室,做物理现象演示,以引起学生兴趣。
物理的特质决定了它的学习方法。葛墨林与物理的缘分恰恰就是从“做中学”开始的。上世纪50年代,葛墨林在北京辅仁男中(今北京13中)读初中。彼时,男孩们的玩具零件往往来自于美国人、日本人留下的“小玩意”。他们琢磨着把这些“小玩意”组装成新玩具,遇到困难就向老师请教,最后终于鼓捣出一个矿石机。成功后,自信心爆棚,开始组装收音机,收听到了广播还不